白话法律学习笔记
前言:此文主要基于极客时间白话法律42讲,主要是对笔者感兴趣的部分法律条款的摘录,比较粗糙零碎,详细内容请读者移步极客时间阅读。
-
诉讼流程:准备、立案、等通知、开庭、等待一审判决、等待生效或二审、判决生效并执行。
-
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首先符合经济困难的情况,即处于低保户水平,如果符合,遇到(请求国家赔偿、请求发放抚恤金抚养费等、请求支付劳动报酬、请求社保或低保待遇、解决因见义勇为而产生的民事纠纷)情况可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
民事案件指民事纠纷不能协商时,需要向法院起诉来解决,其一般流程是,某一方向法院起诉,获得判决。刑事案件可以理解为某人犯了罪,触犯了刑法,然后被抓了,其一般流程是公安立案侦察、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法院来审判,并进行刑事处罚(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
-
刑事案件一般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民事案件则是由原告人起诉,这样法院才会审判。民事案件的结果一般为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或者违约金等;刑事案件的结果一般会有判刑,除了罚钱还需要坐牢。
-
劳动仲裁一般解决员工和单位在劳动合同上的纠纷(不收费)。通常整个流程会花费 45 天时间,延长的话最多也会在 60 天内结案。如果被仲裁的一方,对劳动仲裁的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起的 15 天内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审理;如果不起诉,满 15 天裁决书就会生效了。
-
劳动合同:指员工和所在公司签订的确定劳动关系的合同,主要为了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一般包括:试用期、工作期限、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工资待遇情况,或者还有保密条款、竞业限制、期权、股权激励等内容。
-
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双方在职责上有从属关系,属于人事关系,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劳务合同属于《合同法》,规定双方各自承担独立的责任,属于平等主体关系。
-
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没签成,只要员工有证据能证明确实工作过,也就是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法律一样会认定为劳动关系进行并保护。
-
如果双方构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把名字写成劳务合同或别的合同也没用,一样会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员工同样受到《劳动合同法》保护。
-
社保属于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中的五险,费用由公司和个人共同来出。其中公司需要交所有五项的费用,而个人只交养老、医疗和失业这三种需要自已承担的部分。
-
社保具有强制性,公司不给你办理社保属于违法行为。
-
从用工之日(包括试用期)开始算起,如果公司超过一个月并不满一年还没和员工签订合同的话,应在此期限内向员工每月支付双倍工资。
-
拖欠工资经济补偿费用规定:工作每满一年,便补偿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则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则当成半年来看,也就是补偿半个月的工资。
-
定金:具有惩罚性,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后,如果交钱方违约,定金不用退;如果收钱方违约,应该双倍返还定金。这一点在法律上叫做定金罚则。定金的具体数目要由双方约定,但不能超过合同金额总数的 20%,超过这个比例,将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属于无效约定。
-
订金:没有惩罚作用,如果双方合同上写的是订金,一旦发生违约,合同不能正常进行,收钱的人把订金退回去就行了。也就是说不管是哪一方违约,只要合同没法儿履行,需要解除,退钱就够了。
-
押金:则具有保证的属性,一旦交钱方违约不履行合同,收钱方可以不用退还押金;而如果收钱方违约,只用退还押金就行了。
-
房屋网签:房屋买卖的双方签订合同后,需要到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并要公布在网上。备案后就会得到一个网签号,双方可以通过网签号在网上查到相关信息,并且网签后,卖房人就不能再通过合法渠道对房子二次出售。如果双方都同意,网签也是可以撤销的。网签备案合同和双方实际签订的购房合同往往是不一样的。实际生活中,当网签合同和实际签订的购房合同不一致的时候,要以实际签订的合同为准。
-
竞业限制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即使协议中约定了再长的时间,超过两年的部分都是无效的。员工在离职后履行了竞业限制协议里的义务,单位应当给一定的经济补偿。至于补偿金的数额,如果有约定好的数额和支付方式,就按约定来执行。如果没有明确约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单位应按月给员工补偿,金额一般为员工离职前十二月的平均工资的 30%,而这笔钱如果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则应该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协议签订后,若单位耍赖不给钱,达到一定期限后(注:各地规定不同,多为三个月)员工也是可以要求解除竞业限制的。若员工出尔反尔不守约定,也应该按照约定向单位支付违约金。
-
法律上,在民政局办结婚手续并领结婚证等于结婚,不存在“事实婚姻”。
不管下列哪种情况,男方或女方都可以请求返还彩礼:
a.男女双方未领证; b.虽领证但没有共同生活; c.领证并共同生活过,但婚前给的彩礼过多,导致生活困难的。
-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除了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这三点外的其他领域),或者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并且符合“情节严重”这一特点的行为。
-
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是指计算机里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不仅包括了计算机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还包括了你在计算机里存放的各种个人信息。但是脱离了计算机存放的数据,比如光盘、U 盘中的计算机数据,不适用于这个罪名。
-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里面的“情节严重”指的是:
- 获得10 组以上的网络金融服务的身份认证信息,包括支付结算、证券交易、期货交易等。
- 获得500 组以上的其他内容的身份认证信息。
- 非法控制了20 台以上的计算机系统。
- 非法收入达到5000 元以上。
- 造成经济损失达到10000 元以上。
以上的五个情节,只要达到了一点,就要追究刑事责任了。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能会有罚金。严重点的,可能就是三年到七年的大牢了。
-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没有国家部门的授权或批准,非法获取口令或许可证明后,冒充合法使用者,进入国家系统或者截收数据的行为,主要涉及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这三个领域。一般会被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商业信誉:指企业在商业上获得的正面的社会评价,也就是商家的名声,主要包括其经济能力、信用等方面。我们日常所说的口碑、招牌等就是商业信誉。
-
商品声誉:指商品获得的的优良的社会评价,也就是商品的名声,主要包括商品的性能、品质等方面。如果损害了别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情节很严重或是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判定依据:
- 主观上是故意的。
- 适用对象不论单位还是个人。
- 存在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 客观上有“严重情节”或造成“重大损失”
判断时,以上四点缺一不可。
“严重情节”是指在这一过程中手段特别恶劣,比如故意捏造事实,多次在网上散布谣言的行为,再比如多次在公共场所故意砸毁商家商品的行为。关于这一点,主要还是结合具体情况,根据查证的事实来综合认定。
“重大损失”的定义就比较广泛了,可能是直接的营业损失,也可能是信用受损而导致的一系列潜在损失,如产品积压、订单受损等。通常造成的直接损失在 50 万元以上,便属于重大损失。
-
协议离婚,指的是合法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并领取离婚证;
-
诉讼离婚,则是指婚姻关系中,某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双方对于财产分割、债务分担、子女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向法院起诉离婚,由法院来根据双方实际情况来判定,判决是否同意离婚,并对相关争议做出处理。
-
离婚纠纷中的损害赔偿:重婚、有配偶又和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 离婚财产分割。房子车子如果是婚前购买,则登记在谁的名下则归谁所有,至于婚后共同还贷的钱及增值部分,应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另一方。房子车子如果是婚后购买,即使登记在一方名下,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登记在谁的名下则由谁持有,但需要按市场价的一半补偿另一方。钱不管是存在谁的名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通常应平均分配。
- 婚前某一人出钱买房,当然也包括他的父母为他出钱,房子应属于这人的个人财产;婚前两人一起出钱买房,同样的包括双方父母出钱,房子应属于共同财产。
- 婚前某一人出首付来贷款买房,婚后两人共同还贷,房子应属于婚前的购买者,而对于共同还贷的部分,则由房子的所有者补偿给另一人。
- 婚后由某一人的父母出钱购买,并且只登记在这个人名下的房子,属于其个人财产;婚后由两人父母共同出钱买的房子,即使只登记了其中一人的名字,也属于按份共有 的共同财产。
-
按份共有,指的是双方分别按照确定的份额共同拥有。另外,不管以上哪种情况,除非特殊约定过,否则只要房产证上写的是男女双方的名字,就不用考虑谁出钱的问题了,都以产权登记为准,属于夫妻共有财产。以上皆为一般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如果有特殊情况,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认定。
-
孩子抚养。一般情况下,二周岁以下的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特殊情况除外。目前两人孩子已经三岁,应根据根据双方的工作情况、经济能力、感情基础以及过错程度等来综合判断,选择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方。一方需要给孩子抚养方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费用谈不拢则按法规来支付。
-
婚姻走到尽头时,两个人可以自行协商财产、孩子等问题,然后去民政局办离婚手续并领取离婚证。一旦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任一方都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就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损害赔偿等问题要求依法判决。
-
财产分割问题,如果有财产约定的按约定来分割;没有约定的,婚前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后的共同财产除了需要照顾女性权益外,原则上均分。
-
关于孩子抚养权问题,以“两周岁内随母亲生活”为原则;超过两周岁则需要根据男女双方个人及家庭的实际情况,结合孩子的感情,综合分析随哪方生活更好。
-
公民个人信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能单独或结合其他消息,识别出某人身份或者反映某人活动情况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号码、各种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和行踪轨迹等。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出售或者提供 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都构成犯罪。而且罪名判定跟是否获利无关,只要你提供给了别人,不管你有没有获利,情节严重的都属于刑事犯罪。如果是在履行职责或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取到的个人信息,再出售或者提供给别人,更是会从重处罚。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般人提供 50 条高度敏感信息就可以定罪,如果是从事金融、电信、医疗等部门的人员,提供工作中获得的高度敏感信息的,25 条就够定罪了。基本上触碰获利就可能构成犯罪。
-
不正当竞争,其定义来自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的定罪对象是“经营者”,不管你是否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只要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属于这个范围。
- 爬虫:
- 如果你爬取信息,严格遵守“Robots 协议”,没有任何越权的行为,搜集的也是公开可以查询的非隐私级的信息。那么,你的行为基本不会违法。
- 如果你爬虫获取信息,是为了证明被爬公司的数据造假,其获取的数据也都是通过公开渠道可以查询的,那么,在获取信息后公布于众的行为并不违法,也不侵犯被爬公司的民事权益。但是,如果你爬取公开免费的信息,是用来进行违法操作,比如造假、诽谤等,就有隐患了。
- 如果你利用爬虫获取其他公司的公开信息数据,用于自身公司的经营。而被爬公司的信息是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经过常年积累获得的,并且被爬公司本身也采取了反爬措施。这种情况下,虽然信息是公开的,但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能够给使用者带来商业利益,此时的爬虫也是违法的。
- 如果你未经平台授权,强行突破反爬措施,导致被爬网站的运行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行为明显是违法的。
- 如果你是第三方应用,想要通过开放平台获取用户信息时,更要注意授权问题。从用户对平台的授权、平台对第三方的授权、再到用户对第三方的授权,三重关卡都要通过才合法。
-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达成一致意见所签订的协议,内容主要是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建立、改变或是终止,通常发生在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公司之间、公司和公司之间。一旦签订了合同,就要受到合同的约束了。如果你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合同义务,就有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低的责任可能是还给别人双倍的定金,而如果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就还要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
-
平等主体指的是法律地位平等的两方,因而能够独立自愿地签订合同。我作为一名程序员,我和我所在公司的关系就不是平等关系,因为我们双方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所以我们之间的关系适用于《劳动合同法》,而不是《合同法》。当然,如果我想做些兼职,与别家公司就可以签平等关系的合同。
-
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在合同里会有约定,若发生纠纷需要向哪个法院起诉,如果没有约定,则可以向被告(公司)所在地的法院起诉来解决。
-
如果没有约定付款期限,但是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在产品已经交付的情况下,可以单方面指定一个合理的期限,要求对方付款,对方如果仍然不付款,就可以合理地起诉了。
-
起诉的要求里,除了可以追回拖欠款,还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违约金。即使合同里没有约定具体的违约金,也还能要求公司赔偿利息损失。利息损失一般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来计算。
-
继承:某人死亡后,把自己的财产、债务、可以世袭的官位等转移给别人,就叫做继承。继承一定是从被继承人的死亡开始的,活人自然不存在继承问题,更不存在履行问题。继承的方式一般有两种,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被继承人死后,遗产由法定的继承人来继承。
-
转继承:如果某次继承已经开始,但是继承人还没实际拿到遗产就去世了,那么这个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有权代其拿到这笔遗产,这也就是转继承。已死继承人的继承人,其实就是转继承人。
-
遗嘱:某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法定方式对财产或其他事务,做出死亡后的归属安排。 立下遗嘱的这个人,一般叫做遗嘱人。遗嘱人死亡时,遗嘱开始生效。遗嘱人可以用遗嘱的形式,把自己的财产指定给某一个法定继承人来全部继承,也可以把财产安排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原则上,只要遗嘱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内容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愿,遗嘱都可以生效,也就是遗嘱人可以把财产给任何人。
-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并且签名,同时必须注明年、月、日。
-
代书遗嘱: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然后由其中一个见证人来代写,同样要注明年、月、日,最后还要有代写人、其他见证人、还有遗嘱人的签名。在这里,见证人和继承人不能有利害关系。
-
公证遗嘱:遗嘱人亲自到公证机关口述或书写遗嘱,然后由公证人员审查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最后确认有效后,公证人员会给出一份《遗嘱公证书》。一旦立下公证遗嘱,变更、撤销也要到公证机关来处理。
-
同一个继承,如果有多个内容矛盾的遗嘱同时存在,不管你是包括了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的哪种,都首先以公证遗嘱为准。
- 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第一顺序人选的,遗产由第一顺序的人来继承,第二顺序的人没有继承资格。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的人选,再由第二顺序替补来继承。不管你婚生还是非婚生,也不管是血缘关系还是收养关系,或是再婚家庭的扶养关系,在法律面前,一律属于平等地位。法定继承遵循的是“男女平等、遗产均分”的原则。
- 《继承法》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 《继承法》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 《继承法》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非法集资类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没有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大众而不是特定的人吸收资金,并且出具凭证,承诺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金、付利息,或是支付其他有价值的财产。个人非吸的数额达到 20 万以上,或是单位非吸的数额在 100 万以上,就构成了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了。
- 集资诈骗,这个其实更可恶,集资诈骗的人本质就是骗子,他们一般用各种欺骗手段来集资,比如说,虚构资金用途、提供虚假文件、或是谎称高回报率等。不同于非吸,集资诈骗的目的就是骗钱,一开始就没打算要还给受害者。
- 携带集资款跑路的。
- 挥霍乱花集资款,导致集资款不能还给用户的。
- 使用集资款做违法犯罪的事儿,导致无力还款的。
- 或者存在其他欺骗手段,最终导致造成无力还款的。
-
个人集资诈骗的数额达到 10 万,或是单位集资诈骗达到 50 万,就构成了犯罪。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最高刑期是 10 年。哪怕是你涉及的钱财有几个亿,只要定罪为非吸,判刑最高不超过十年。
-
集资诈骗罪的最高刑期是无期徒刑,以前还有更重的死刑,后来被废除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刑罚变轻了,因为你一不小心可能就是无期徒刑。比如说,某个人做集资诈骗,一旦数额在 100 万元以上,就属于定罪条件里的“数额特别巨大”,量刑的话,基本就是十年以上或者无期了。
-
股权转让,公司法》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的股权。股东也可以向股东之外的人进行转让,但向外部转让有一个前提:需要先通过书面的方式让其他股东知道你要转让。其他股东具有优先受让权,你可以理解为优先购买权。如果其他股东不购买,便可以向外部人员转让股权。在没有书面通知的情况下,股权转让不具有法律效力。
-
公司初创时期靠的主要是协议,要对股权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约定,要有正规流程,写入公司章程并办理工商登记。
- 传播淫秽物品罪情节严重判定:
- 次数多:多次地、经常地传播淫秽物品。
- 数量大:传播的淫秽物品数量比较大,比如说视频 40 个以上,就达到定罪条件了。
- 受众广:虽然传播淫秽物品的次数不多、数量不大,但观看、浏览人数很多,造成严重后果多,也符合定罪条件。
- 涉及未成年:在未成年人中传播,造成严重后果的等等。
-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 视频内容:单纯传播 40 个以上达到定罪条件,盈利传播 20 个以上达到定罪条件。
- 音频内容:单纯传播 200 个以上达到定罪条件,盈利传播 100 个以上达到定罪条件。
- 图片、短信、文章:单纯传播 400 个以上达到定罪条件,盈利传播 200 个以上达到定罪条件。
- 实际点击数:单纯传播的点击数 20000 次以上达到定罪条件,盈利传播的点击数 10000 次以上达到定罪条件。
-
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刑最高是二年,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最高可能会判无期徒刑。
- 工伤情况:
- 工作时间,在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地点,正在做相关的准备或收尾工作时受到的伤害。
- 工作时间,在工作地点,履行工作职责时,受到的暴力等意外伤害。
- 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的意外伤害、暴力伤害。
- 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不管生死,都属于工伤。
职业病和上下班途中的“机动车交通事故”都属于工伤。
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如果你本人不承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时,受伤就属于工伤范围。
- 工伤认定,到劳动部门申请鉴定是否属于工伤。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有劳动部门出示证明,才能在法律上确认为工伤。而工伤认定本身,必须要由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主动提出申请,才能够进行。没有申请,就没有认定。
- 通常,用人单位应该在,事故发生当天开始算起的 30 天内,向所在地的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如果用人单位在 30 天内没有提出申请,那么受害者可以在事故发生起一年内,向单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
- 另外,用人单位没有在 30 天内提出申请的,在受伤者提出被认定为工伤时,这 30 天内的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
视同工伤,原本不应该属于工伤,但是为了照顾员工的利益,法律上规定了一些情况也可以看成工伤对待,享受正常的工伤待遇。视同工伤更多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因为发病原因是一般自身健康问题,我们又很难说清楚身体健康与工作的关系,自然也就难以界定是不是工伤。《工伤保险条例》把工作时突然发病死亡,或是发病后送到医院抢救无效,48 小时内死亡的情况,都认定为“视同工伤”。
-
排除工伤认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故意犯罪的情况、醉酒或者吸毒的情况、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况。只要出现了这三种情况,不管其他情节是怎样的,都会被拒绝工伤认定以及视同工伤认定。如果是工作期间,员工违反了工作流程,或者是疏忽大意、精力不集中等过失行为,造成了事故的,不属于上面三种情况,因此也不会影响工伤的认定。如果用人单位聘用的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工作时间、工作原因伤亡的,一样适用《工伤职险条例》的工伤认定,属于工伤的话,同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工作保险待遇,主要有: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康复治疗费、护理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被助金、一次丧葬被助金、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
因为加班,在工作时间发病死亡,视同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工作中突然发病,如果送医院时没死,但抢救无效,48 小时内死亡的,视同工伤;而抢救无效,但超过 48 小时死亡的,就不能视同工伤。
-
上、下班途中被机动车撞伤的,如果你无责任或者承担的是次要责任或同等责任的,那就属于工伤;但如果需要承担主要责任或是全部责任的,则不属于工伤。这里强调的是机动车,如果属于非机动车,比如说自行车、手推车,不管啥时候出事儿,也不管责任如何划分,都不属于工伤。
-
对于工伤中“途中”的认定,既包括在正常工作时间的上下班的途中,也包括因加班或单位安排的其他事情外出的途中。另外,符合基本常识的合理时间段的迟到途中,也属于这个范围。
-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我们能以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地位和资格。根据这一点,法律把我们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18 周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周岁以上(含 8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既然有限制,他做的事情和年龄、智力相适应,才在法律上生效。如果不适应,就需要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才有效。
-
不满 8 周岁的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要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做事,个人行为一般无效。
-
法定代理人,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一般指的就是孩子的父母。
-
法定代表人,指代表公司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可以根据公司章程更换。
-
《侵权责任法》的第 38 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为校方)学习、生活期间,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校方应该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校方能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教育和管理的职责,就不必承担责任了。
-
《侵权责任法》的第 39 条规定,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为校方)学习、生活期间,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而校方并没有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校方应该承担责任。
-
过错推定原则,只要发生事故,先推定学校要承担责任,然后,学校进行举证反驳。如果学校提供的证据可以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相应的义务,不存在过错,校方才能免责。
-
期权,你所期待的未来可能实现的某种权利。由公司或创始人书面承诺,在达成某项成就或者符合其他条件时,给某人一定比例的股权,让其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
- 期权协议常见的行权期限是 4 年或 5 年,实现方式通常为分期行权,具体主要有:
- 一种是“一年一变更”,每满一年,按约定条件,把期权按比例转为股权。比如说约定了五年期限,而工作每满一年,你就可以把期权总额的 20% 转为股权,成为股东。满五年后,期权就全部转为股权了。
- 一种是“两年一变更”,前两年按比例转换一次股权,剩下的满年限后再一次性全转完。
-
期权不同于股权,股权是要写入公司章程,在法律上有明确地位的。期权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合同,所以相对应的权利义务,都是提前约定好,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的。
-
期权回收:公司无偿收回、公司以极低的价格收回、公司按照签协议时约定的价格收回、公司按照离职时的市场价收回。
-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年限还不到,但双方协商或是任一方提出,要提前解除劳动关系,导致劳动合同提前终止,不再继续履行下去。
-
协商解除:公司和员工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提前终止双方的劳动关系。
-
员工单方面解除(辞职):员工有无理由解除合同的权利,不管劳动合同有没有到期,公司有没有过错,员工都可以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司解除劳合同。如果是在试用期,员工只需要提前三天,书面通知给公司就可以了。
-
如果公司有过错,员工还享有法定的解除权。这种情况下,员工甚至不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并且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同时,还可以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方面的过错,通常是指公司没有准时发工资,工资没发全,或没有依法给员工交社保等。
- 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法律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并不允许公司随意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只有发生下面三种情况,公司才可以解除。
- 一是员工存在严重过错的情况。比如说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在简历上弄虚作假、严重违反公司制度、严重失职或是犯罪等。这种情况下,公司不需要赔偿。
- 二是员工没有过错,但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这里主要是指《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三种情况。
- 员工患病或受伤(非工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也做不了公司另外安排的其他工作。
-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然不能胜任。
- 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跟签劳动合同时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导致劳动合同不能正常履行,并且双方协商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 三是特殊情况下的经济性裁员。
-
经济性裁:指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员工没有过错。《劳动合同法》中指特殊情况下,公司进行的有人数限制的辞退行为。
- 经济性裁员中的特殊情况:
- 公司依照破产法规定需要进行重整的。
- 或者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 或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经营方式调整的。
- 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
-
经济性裁员中的人数限制是指裁员在 20 人以上,或者不到 20 人,但占了员工总数 10% 以上。如果不符合这样的条件,并不能称为法律上的裁员。
- 公司裁员的流程:
- 要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
- 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 实际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
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并不是必须得提前审批,而是一种事后或事前的报告行为,也就是要让劳动行政部门知道这件事。这样,必要时劳动行政部门可以采取监督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防止发生群体性维权事件。
-
经济补偿金是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一次性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
-
公司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四种情况。一、由公司提出,和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二、由员工提出,理由是公司存在过错(比如没按时发够工资、没交社保),解除劳动合同。三、由公司提前三十天提出,而员工并无过错,也就是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第二种:员工生病受伤、不能胜任工作、或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四、经济性裁员。
-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来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
-
公司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
N:经济补偿金。比如说你工作 7 年,N 就是 7,你可以得到 7 个月的经济补偿。
-
N+1:N指经济补偿金,1指因没提前30通知而给的补偿,即代通知金。公司如果没有提前 30 天通知员工,就需要额外支付 1 个月的工资。
-
2N:指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一、法律明确规定了几种不能解除劳动关系的特殊情况,如果公司强行解除,就属于违法解除。比如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在规定的医疗期等特殊情况,就是违法解除。二、公司没有合法理由,也没有按照法定流程解除。这种情况一般不符合“N+1”的背景,也没有提前通知。
-
“N”按员工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1”按上个月的工资来算。N 和月工资的计算都有上限。公司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 12 年;而员工月工资的标准,不高于公司所在地的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如果超过三倍,只按三倍计算。
-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都需要用书面的形式,口头提出则无效。
-
没有借条,单纯的流水单或其他转账记录,不能独立证明借贷关系,需要我们提供其他证据。
-
没有借条,可以收集你借给他钱的证据,比如聊天记录、邮件记录、电话录音、证人证言等,可以收集你催他还钱的证据,然后结合各种转账记录,增强这个事实的可信度。录音材料只要不侵犯到对方的利益,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好,你也可以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即时取证制作。录音本身有一定的要求,要清晰、真实、完整,必须清楚反映你们的借钱关系和借钱内容,也要反映欠债人的真实意志。
-
没有借条,可以收集对方的财产信息。为了防止出现胜诉却拿不到钱的情况,你还可以起诉前调查对方的财产情况,如银行账户、房车、股票等情况。
-
追债先协商,协商不成发律师函,律师函不能强制要回,如果对方仍然拒绝,就应该起诉了。
-
起诉之前,你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查封对方的财产,防止对方悄悄转移。如果胜诉后拿不到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借条约定的月利率不能超过 2%,管辖法院最好约定为出借人的经常居住地。
-
名誉,主要是对一个人品德、才能、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法律面前人人都有名誉权,名誉权是不容侵犯的一项权利。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如果有人用书面、口头或者发短信等各种方式,去侮辱别人或者诽谤造谣,损害了别人的好名声,给别人造成了损害,就会侵害到别人的名誉权。
-
侵害名誉权行为的认定类似于侵犯商业名誉、商品声誉行为认定: - 主观上是有错的。不管是故意还是不应该疏忽的过失行为,都属于有错的范围。比如说,医院不小心泄漏某个患者得了艾滋病,也是有错的行为。 - 客观上造成了被侵犯人的名誉受损,这个结果通常也会有第三人知道。 - 侵犯的对象是特定的某个人。有些文学作品可能会用代号的形式影射某些人,如果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是谁,也属于“特定”的范围。 - 后果上,给被侵犯人造成了损害。
-
肖像,主要是指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人的外貌形象。每个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美丑,都享有肖像权。肖像权主要包括这三方面的内容: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以及自己肖像的制作专有权。每个人都拥有对自己肖像的使用专有权。每个人都拥有对自己肖像的利益维护权。
-
著作权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同时可以靠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不管是否对外发表过,都享有著作权。
-
著作权不需要申请,作品完成就会自动获得法律保护。
-
工资必须以货币的形式发放,不能用实物或其他有价证券的形式代替。
-
试用期的工资,不应该低于本公司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 80%,也不应该低于公司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劳动合同法》里规定,公司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员工加班。如果公司安排加班,应该按照国家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费。
-
每天安排的加班时间,不能超过 1 小时;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在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天不超过 3 小时;每月安排的加班总时间,不能超过 36 小时;公司不能安排未成年人、怀孕女员工以及哺乳期未满一年的女员工加班。
-
如果是普通工作日加班,公司应该 1.5 倍工资作为报酬;如果是休息日加班,公司应该发 2 倍工资作为报酬,或者可以选择补休;如果是法定节假日加班,公司应该发 3 倍工资作为报酬,不能选择调休来补偿。
-
员工连续工作 1 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带薪休年假。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根据累计工作的时间,已满 1 年不满 10 年的,有 5 天带薪的年假;已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有 10 天带薪的年假;已满 20 年的,有 15 天带薪的年假。
-
如果公司安排了加班,却不给加班费,也不按时发工资,可以求助劳动行政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公司仍没支付的话,公司还应该按照应付款的 50%~100%,支付赔偿金。
-
年假的具体时间要和公司协,如果直到离职,公司还没安排年假,那么公司就需要按年假天数发工资。
-
信用卡诈骗罪: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用假身份证办理信用卡、冒用别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信用卡尤其数额较大的情况。
-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额度或规定时间,透支使用信用卡,并且在银行催款 2 次后,超过 3 个月仍不还钱的行为。
-
信用卡恶意透支中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常见五种情况: - 明知道没有还款能力,却大额度透支用卡,最终还不起的情况。 - 肆意挥霍透支得到的钱,最终还不起的情况。 - 透支后跑路或者换联系方式,以逃避银行催债的情况。 - 抽逃、转移资金等各种隐藏自己的财产,以逃避还款的情况。 - 用透支得来的钱财,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
信用卡诈骗罪的量刑判定: - 1 万以上、10 万以下的,属于数额较大,可能会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10 万以上、100 万以下的,属于数额巨大,可能会判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100 万以上的,最高会判无期徒刑。
-
恶意透支的数额,并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银行收取的费用。
-
信用卡欠款如果不能一次还清,银行会按你一开始的欠款额度来收利息、滞纳金等(这点太恶心了)。
-
银行卡被盗刷,首先打客服挂失冻结并录音,然后到银行办理业务并保留好单据以证明卡还在自己身上,然后到管辖地公安局报警,然后向银行索赔或起诉索赔。
-
网络虚拟财产也是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恶意侵占就可能会涉职务侵占罪或盗窃罪。
-
职务侵占罪,指单位员工,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用单位大额财产的行为。该罪名的三个客观要素: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方式都算数;有侵占的行为,不管是侵吞、偷窃还是骗取,非法私有化的行为都属于非法占用;财产数额比较大,如果数额比较小的也不能算作职务侵占,最低数额一般在 5000 到 20000 左右。
-
职务侵占罪,适用的是非国家财产发工资的人,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也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如果有同样的行为,属于贪污罪。
-
盗窃罪一般指秘密窃取别人有一定经济价值且达到当地规定的一定数额的东西。
-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指非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非法收取别人的大额财物,帮贿赂的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要素: - 适用对象为非国有公司、国企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 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自已岗位上的组织、领导、监管、主管、负责等工作便利。 - 索取或非法收取财物,是指主动索要,或者接受别人主动送的财物。 - 为别人谋取利益,这里要注意,不管你帮别人得到的利益合法还是非法,应得还是不应得,都叫做谋取利益。显然,只要收了贿赂的财物,就有犯罪的风险。 - 大额财物,是指数额比较大的程度,会构成受贿罪。根据最新的司法解释,一般情况下,数额达到 6 万,就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
-
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指的就是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给非国家工作人员大额财物的行为。
-
非法经营罪(饱受争议的口袋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故意从事非法经营,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节: - 未经许可经营特定物品,比如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 - 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 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并且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
故意毁坏财物罪:主观上是故意或者恶意的;行为上毁灭或是损坏他人(公司或个人)的财物;后果是上造成的损失数额较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
-
故意毁坏财物罪后果严重性的判断:数额较大”,是指造成 5000 元以上的损失,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还有一种“数额巨大”的情况,指的是造成 5 万元以上的损失,会被判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
-
“其他严重情节”,法律上明确规定的有这么几种:三次以上毁坏财物的行为;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财物;毁坏重要物品;毁坏手段特别恶劣;动机卑劣并嫁祸他人等等;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就规定: -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拘留 5 天到 10 天,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情节较重的,拘留 10 到 15 天,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饮酒驾车,是指你开车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 20mg/100ml,但是小于 80mg/100ml。
-
醉酒驾车,是指你开车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 80mg/100ml。
-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这么几种行为:追逐竞驶(比如飙车),并且情节恶劣的行为;醉酒驾车的行为;校车或者客车,严重超载或者严重超速的行为;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饮酒驾驶,会被暂扣 6 个月的驾驶证,并交 10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的罚款。第二次饮酒驾驶被查的话,会被拘留 10 天以下,交 10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吊销驾驶证。
-
醉酒驾车,直接就会吊销驾驶证,构成危险驾驶罪,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并被拘役。
-
故意伤害罪,指的是故意非法伤害别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如果情节相对较轻,会被治安拘留;如果伤情达到了轻伤以上的标准,就构成故意伤害罪,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轻伤,一般包括肢体或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其他器官部分障碍等,不过还达不到重伤的标准。司法鉴定中,轻伤分为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轻伤一般都能痊愈,不会影响一个人身体的正常功能。常见的轻伤有: - 头皮被锐器划破,伤口累计长度达到 8 厘米,儿童的话达到 6 厘米。 - 外伤性鼓膜穿孔。 - 牙齿脱落或者折断 2 枚以上。 - 常见的骨折等等。
-
一般殴打,是比轻伤更轻的一种行为,会给别人造成暂时性的肉体疼痛,或使神经受到轻微刺激,但不会破坏别人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和器官的正常机能。这种情况虽然不会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一般殴打行为通常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来处罚,最常见的后果就是治安拘留。
-
公然辱骂别人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会以寻衅滋事罪的名义,追究刑事责任。
-
一旦有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你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除非你能证明对方也有过错,才可以适当减轻。交通事故逃逸常见的几类情况: - 明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仍然驾车逃离现场; - 事故发生后,自认为没有责任(事实相反),直接离开现场; - 有酒驾或无证驾驶的嫌疑,报案后不在现场等候处理,弃车离开现场又重新返回; - 发生事故后,把伤者送到了医院但没有报案,并且无故离开了医院或留下假地址、假姓名、假电话后离开医院; - 离开现场且不承认发生过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他应该知道事故发生; - 事故发生后,双方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所以没有留下真实信息,强行离开现场等;
-
交通事故后逃逸几种主要具体处罚: -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但是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 2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 15 日以下的拘留。 - 发生交通事故,并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驾驶证(醉酒驾驶要求五年不能再考取,一般情节的犯罪要求两年不能再考取);如果还有逃逸情节的,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能重新取得驾驶证。 - 如果是更严重的交通肇事罪,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为逃逸导致伤者死亡的,处 7 年以上有期徒刑。
-
《刑法》诈骗罪的惩罚: - 如果诈骗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或单处罚金。 - 如果诈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果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诈骗罪中对于数额的认定:诈骗达到 2 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诈骗达到 3 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诈骗达到 20 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
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或者劳动合同中约定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3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附录:
-
任何时候都要详细收集和保留好证据,以防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而没地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具体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拍照、录音、录像、截屏、录频等,录像时做好交代以防扣帽子讹诈,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
-
借条格式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