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笔者在 得到 学习刘润的《商业通识 30 讲》的学习笔记,强烈建议感兴趣的读者去阅读原文, 原文有更充实详细的内容、更多例子和更通俗易懂的口语化的表达。

1. 交易:货币切分了买卖,商人连接了交易

  •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 1)商业,不是一门关于生产的学问;商业,是一门关于交换的学问。

  • 物物交换,需要三个“双重巧合”:
    • 第一,是“需求的双重巧合”:我很喜欢吃鸡肉,而老王正好也很喜欢吃米饭;
    • 第二,是“时间的双重巧合”:我突然特别想喝鸡汤的瞬间,老王也正好在想念饭香;
    • 第三,是“数量的双重巧合”:我愿意用来换鸡肉的米,正好等于老王想吃的饭量。
  • 同时满足这三个“双重巧合”,太难了。而且,交换的范围越大,交换的品种越多,就越难。

  • 2)劳动创造财富,交换激励创造。

  • 怎么提高你我的财富总量?提高我们之间的交换效率。

  • 绕开三个“双重巧合”,那就是:把一次物物交换,拆分为“买”和“卖”两次交易。

  • 因为货币的存在,生产者再也不需要关心谁是消费者,他们只需要把商品换成货币。拿到货币之后,他们立刻变为消费者。 消费者再也不用关心谁是生产者,他们只需要拿货币去换商品。

  • 从商品到货币的交易,叫做“卖”;从货币到商品的交易,叫做“买”。货币的作用,是“把交换切分为买卖”。

  • 3)货币切分了买卖,商人连接了交易。

  •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更先进的商业,就是更高效率的交易。

Diagram1

2. 阻力:为什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么难?

  •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更先进的商业,就是更高效率的交易。

  • 机灵的商人把“信息不对称”当作朋友,伟大的商人把“信息不对称”当作对手。

  • 利用“构建”信息不对称赚钱,是一种重要的、短期获利办法;利用“打破”信息不对称赚钱,才是一种更重要的、长期获利办法。

  • 商业文明每向信息更对称的方向推进一个百分点,就会有一群“机灵”的商人倒下,一批“伟大”的商人崛起。

  • 信息不对称,就是我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信用不传递,就是离我越远的人我越不信任。

Diagram2

3. 交易成本(购前):如果没有点评网站,我会吃什么?

  • 商业进化史,就是一部商人们不断战胜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提高交易效率的历史。

  • 什么是“交易成本”?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定义:为达成一笔交易所需要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

  • 之后的学者,又进一步根据“买家”的决策流程,把交易成本分为下面的三类七项:
    • 第一类“购前”,包括“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三项交易成本;
    • 第二类“购中”:包括“协商成本、付款成本”,两项交易成本;
    • 第三类“购后”:包括“运输成本、售后成本”,两项交易成本。
  • 交易成本,是为克服交易阻力而付出的代价。

  • 连锁加盟是英雄,它们促成了交易。而点评网站,进一步降低了促成交易的代价。

  • 战胜“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的代价,是付出“交易成本”。

  • 购前的三项:
    • 1.搜寻成本,也就是交易双方为了找到彼此而付出的成本;
    • 2.比较成本,也就是交易双方获得选项、排除选项、排序选项、作出选择的成本;
    • 3.测试成本,就是验证对方提供的信息是否属实的成本。

Diagram3

4. 交易成本(购中):谈判为什么总是要拖很久?

  • 商务谈判,有很多策略:
    • 比如“最终期限”策略,这个折扣就今天有效,明天就更新报价表了,赶快签字吧;
    • 比如“战略延迟”策略,这个问题我再想想,我再想想,你着急的话,就作点让步呗;
    • 比如“大吃一惊”策略,天啊,你这个要求也太离谱了,你这么没诚意,我没法谈了;
    • 比如“不露面的人”策略,和“有限授权”策略……
  • 两家公司进行一项商务谈判。一方总监皱起眉头,说:这个方面我做不了主啊。要不,你在那个方面再让步一点, 让我至少开得了口,去说服老板试试看?

  • 那个不露面(甚至都不存在)的“老板”,成了谈判桌上斗智斗勇的重要砝码。

  • 因为“信息不对称”,敌人太狡猾,万一谈得不好,我至少可以用“老板不同意,我有什么办法”来回斡旋。 这就是“不露面的人”策略。

  • 因为“信用不传递”。越不信任,越需要“丑话说在前头”。丑话说在前头,就是协商。这些违约条款, 都是谈一件大概率不会发生的事情:你别怪我啊,但是万一呢?这就是“有限授权”策略。

  • 为了签一份协议,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时间来来回回,大量的时间甚至金钱投入,都是成本。这就是“协商成本”。

  • 整个社会降低协商成本的方法,是“事后惩罚”。

  • 初去美国的人,会发现美国人很“蠢”,你拿餐厅服务员手写的“收条”,就能到公司报销。那我自己手写一张去报销不就行了吗? 这个漏洞也太大了吧?

  • 初去德国的人,会发现德国人也很“蠢”,自己买地铁票,自己进地铁站,没有人工检票,也没有自动闸机。 没票其实也能进,这个漏洞也太大了吧?

  • 但是,你会发现,美国的公司有审计,德国的地铁有督查。一旦发现你做假账、逃车票,就会面临巨额罚款, 甚至被列为“失信人员”,以后诸事不顺,找工作、办贷款都很难,说不定信用卡都申请不下来。

  • 相反,复杂的发票体系,昂贵的检票系统,其实本质上都是要求你遵守契约的“协商成本”。而“事后惩罚”的社会信用体系, 就可以降低事前的协商成本。

  • 对于单个机构,降低协商成本的方法,是“品牌声誉”。

  • 协商成本,有关法律条款;付款成本,有关财务条款。

  • 如果说淘宝的成功,是因为降低了搜寻成本;支付宝的成功,就是因为降低了付款成本。

  • 购买环节中的两种交易成本:
    • 协商成本,也就是为了保证双方执行条款,所必须付出的提前防范的成本;
    • 付款成本,也就是为了保证双方资金安全,所必须付出的资金保护的成本。
  • 交易成本,是克服“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的交易阻力,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伟大的公司之所以伟大, 就是因为它们能不断降低商业世界的“交易成本”,减小代价。

  • 商业进化的方向,就是从“交易成本=∞”,向“交易成本= 0”前进的方向。

Diagram4

5. 交易成本(购后):中国的物流真的比美国更快吗?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国物流效率,仅相当于美国80年代”。

  • 要看一个国家物流行业的效率,一个关键指标是“社会物流总成本”在GDP里的占比。这个占比意味着, 每创造10000元的社会财富,需要1000元钱还是100元钱,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

  • 美国“社会物流成本”在GDP里的占比,大约是8%。日本是11%,要高一些。东南亚更高,平均是27%。 那中国呢?大约15%,将近是美国的2倍。

  • 社会物流,大概包括三种成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

  • 在运输费用方面,中国目前的运输,主要还是依靠高成本的公路运输,成本更低的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占比很小。

  • 中国多种方式(水路、铁路、公路、航路)的联合运输,只占4%~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20%。我们的成本当然高。

  • 保管成本,和商品的库存周期关系非常大。中国传统商业的生产计划性总体较差,一件商品在仓库里放1年才卖出去, 和放1个月就卖出去,保管成本能差到12倍。

  • 中国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效率很高。但是,主干物流效率太低。

  • 购后的两种交易成本:

    • 运输成本,也就是为了物理上完成商品的交付,所必须付出的运输、保管、管理成本;
    • 售后成本,也就是为了保障承诺的正常使用,所必须付出的服务成本。

Diagram5

6. 模式创新:所有伟大的机会,都源自于巨大的结构改变

  • 商业到底是什么?
    •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 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让交易过程遭遇“阻力”;
    • 所谓商业进步,就是用越来越低的“交易成本”,克服阻力。
  • 我从上游买东西,卖给下游,这就是一个“交易结构”。100个上下游聚在一个“超级节点”周围交易,这也是一个“交易结构”。

  • 交易成本更低的结构,就是更好的交易结构。

  • 所有伟大的机会,都源自于巨大的结构改变。而交易结构的改变,一定是朝着成本更低的方向。

  • 滴滴的竞争力,来自于巨大的结构改变,带来的“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协商成本、付款成本”同时降低。

  • 高效的商业模式和高效的商业模式之间,当然会有竞争关系,比如滴滴和美团打车。但是高效的商业模式和低效的商业模式之间, 不会有竞争,只会有“逐步取代”。差别在于,取代的速度多快、程度多深而已。

  • 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 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构建交易成本更低的交易结构。

  •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地区的交易成本越高,这里的人就越穷;交易成本降低一点点,人民生活就会快乐很多。

Diagram6

7. 连接:为什么“要想富,先修路”?

  • 互联网,和公路一样,从来不会摧毁实体经济。它们就是实体经济。

  • 公路和互联网一样,它们所做的事情,是帮助最好的生产节点,用最有效的办法,“连接”最需要的消费节点, 从而改变交易结构,短路低效连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创造更多财富。

  • 没有高效连接的地方,就会“穷”。

  • 所有伟大的机会,都源自于巨大的结构改变。而所有巨大的结构改变,都是源自于连接方式的进步。

  • 高效的连接,必然短路低效的连接,从而推动交易网络的结构性改变,带来伟大的机会。

  • 修路的本质,就是“连接”。而“连接”的价值,就是把更多的“交易节点”(比如:生产节点,消费节点,或者中间节点), 连接到商业世界巨大的交易网络里来,参与交易,甚至因此短路低效连接,重新分配生态位,从而推动交易网络的结构性改变,带来伟大的机会。

Diagram7

8. 空间折叠:是什么,造就了收入占美国GDP达1%的商业巨头?

  • 连接改变商业世界的方式有两个:空间折叠,和时间坍缩。

  • 什么是空间折叠?就是因为连接的进步,两个远隔天涯的节点,站在彼此面前。

  • 什么是时间坍缩?就是因为连接的进步,两个先后出现的节点,跨越时间握手。

  • 三个故事

    • 第一个,是因为铁路折叠了全国疆域,西尔斯邮购崛起的故事;
    • 第二个,是因为公路折叠了毛细血管,小镇青年沃尔玛逆袭的故事;
    • 第三个,是因为集装箱折叠了海洋,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崛起的故事。

Diagram8

9. 时间坍缩:如果能早6天,摩尔斯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 什么是时间坍缩?就是因为连接的进步,两个先后出现的节点,跨越时间握手。

  • 如果说铁路、公路、集装箱是物理连接,电报、互联网、万物互联,就是虚拟连接。

  • 物理连接,传递物质,拉进距离,造成空间折叠;虚拟连接,传递信息,缩短时差,造成时间坍缩。

  • 连接的进步,在悄悄地、坚定地,通过折叠空间、坍缩时间,把两个远隔天涯、穿越岁月的人,放在彼此面前,握手交易。

Diagram9

10. 不进则退:他们被伤害,只因”连接”跨过了他们

  • 这一讲,讲了三个故事:小人物的愤怒、领先者的不屑,和不可能的遮蔽。我们总以为自己遇到了坏人, 却不知道跨过我们的,是不可阻挡的、更高效的连接。

  • 当你突然想撕心裂肺地呼喊,惊心动魄地反抗时,历史按下了静音键,然后继续前行。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鱼,一定要知道水的方向。顺应了方向,一路呼啸着奔腾入海;没有顺应, 你就会成为逆水而上、不进则退的鱼,费尽所有力气,依然原地不动。

Diagram10

11. 网络密度:网络密度越高越好,交易成本越低越好

  • 物理连接,造成空间折叠;虚拟连接,造成时间坍缩。

  • 网络密度,和交易成本一起,推动了商业的进化。

  • 网络密度,通俗地讲,就是这些交易节点之间的“实际连接数”和“可能连接数”之比。

  • 在“商业原始社会”,交易节点之间的“实际连接数”是0。所以,商业原始社会的网络密度就是 0。

  • 人类开始聚集定居,一个个小村落开始形成。小村落里的几户人家开始有了连接。连接带来了交易的可能性, 于是,小村落里开始出现了分工。男耕女织,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互相交易。这就是“小农经济”。

  • 线段型商业:一次交换就像接力跑一样,被拆分成很多次交易,首尾相连。

  • 线段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第一次真正的进化,因为,从此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群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的人群:商人。

  • 一些交易节点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成为了“超级节点”。这种不断增强的“超级节点”, 把商业文明带到下一个时代: 中心型商业文明。

  • 一个人的丽江,两个人的大理。

  • 古代“空间折叠”最主要的工具是车马,所以大理、洛阳、西安(长安)这些内陆城市,成为超级节点,风华绝代。

  • 现代“空间折叠”最主要的工具是海运,所以上海、天津、香港这些靠海的地方,成为超级节点,星光灿烂。

  • 当今“时间坍缩”最主要的工具是互联网。所以百度、阿里、腾讯这些公司,成为超级节点,风光无限。

  • 连接越进化,网络密度越高,商业文明越发达。

  • 网络密度增加,带来了超级节点;网络密度的进一步增加,开始消灭超级节点。

  • 去中心型商业文明:恰恰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了,一个个小圈子不用连到所谓的“超级节点”,就可以形成闭环的生态。

  • 全连接型商业文明:如果因为科技的进步,连接效率持续增加,最终网络密度达到100%, 也就是说所有的节点都两两相连,这在理论上可能发生,但实际非常困难。

  • “连接”是进化的动力。衡量连接效率的终极指标,是网络密度。商业进化的方向,就是从“网络密度=0”,向“网络密度=100%”前进的方向。

  • “交易”是商业的本质。衡量交易效率的终极指标,是交易成本。商业进化的方向,就是从“交易成本=∞”,向“交易成本=0”前进的方向。

Diagram11

12. 线段型商业:为什么商人重利轻别离?

  • 进化的动力是“连接”,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 线段型商业,是一种由“一个个首尾相连的连接,一次次承上启下的交易”构成的交易结构。

  •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个首尾相连的连接,一次次承上启下的交易”,可能就是丝绸之路了。 丝绸之路,其实是无数商人在一条(或者无数条)真实的路上,用分段接力的方式,完成两个遥远的节点之间的交易。

  • 网络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线段型商业”。交易成本低的地方,最先被连接。

  • 线段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第一次真正的进化,因为这个时代第一次出现了一群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的人群:商人。

Diagram12

13. 信息博弈:你懂得讨价还价,我懂得货比三家

  • 只要有交易,就会有买卖双方。只要有买卖双方,就会有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在线段型商业,一个点连一个点的特征下被放大了。

  • 在线段型商业时代,商人们“发明”了一种办法,克服这种信息不对称,那就是:博弈。单次博弈、多次博弈、一段段首尾相连的博弈, 同样延伸到远方,降低整个交易链条的交易成本。

  • 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讨价还价这件事存在?因为“信息不对称”。

  • 讨价还价,是线段型商业文明中的每一个交易线段上,用来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小交易成本的重要方法。

  • 信息博弈,就是通过讨价还价、跟随出价、货比三家等等方法,消灭每个交易线段上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 商人在线段型商业中,扮演了“中间节点”的重要角色。这些中间节点想要不可替代,必须利用信息博弈, 成为把商业延伸到远方的,成本最低的交易节点。

Diagram13

14. 信用中介:神秘莫测的黑市中间人VS德高望重的乡绅

  • 信用不传递,就是离我越远的人我越不信任。

  • 信用中介,就是我不信任你,你不信任我,但是我们都信任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机构)。这个人(或者这个机构), 于是就可以把自己的信用“借”给双方,完成交易。

  • 信用中介,是在线段型商业时代,克服信用不传递的阻力,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方法。

  • 乡绅这种天然形成的“信用中介”,是在线段型商业世界里,非常重要的用来克服“信用不传递”这个阻力的工具。

Diagram14

15. 中心型商业:为什么家乐福、麦德龙、大润发,纷纷被收购?

  • 随着连接手段的进步、网络密度的提高,越来越多首尾相连、承上启下的“线段型商业”的交易结构开始出现,并逐渐交错,催生出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甚至“米字路口”。

  • 中心型商业是如何从“小区级中心”,扩大到“城市级中心”,再扩大到“全国级中心”,最后扩大到“全球级中心”的。

  • 夫妻店,是一种典型的小区级中心。

  • 一种模式的增长,如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那一定是因为交易结构的改变。一些交易节点的超额增长, 一定是因为另外一些交易节点的超额下滑。

  • 真正的进步,都是创造性破坏。你可以同情,但是无法挽救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模式。

  • 当越来越多的“交易线段”开始在同一个节点交错时,商业世界开始出现一些10条线段、100条线段, 甚至1000条线段同时交错的“超级节点”,并形成交易中心。这就是中心型商业。

  • 集中的效率,高于分散。中心型商业的效率,高于线段型商业。因为在一个普通的交易节点,你只能和一个人交易。 但是在超级节点,你可以和10个人、100个人,甚至1000个人交易。

Diagram15

16. 超级节点:让人成为信息、商品和一切的中心

  • 中心型商业,战胜“信息不对称”这条恶龙的方法,是依靠“超级节点”这挺机关枪,极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

  • 互联网出现之后,超级中心井喷。搜索引擎、电商平台、即时通信,都是这样的超级中心。商业世界,进入一场消灭信息不对称的狂欢。

Diagram16

17. 信用中心:信用的中心,就是财富的中心

  • 在“线段型商业”文明,战胜“信用不传递”这条恶龙,是靠“信用中介”这件冷兵器。

  • 黑市中间人和乡绅这种“信用中介”的存在,有个前提,就是他和交易双方都很熟。

  • “邓巴数”定律说,一个人能“很熟”的人数,不超过150人。也就是说,150人,大约就是黑市中间人和乡绅的“信用半径”。

  • 就和商人把买卖拆开一样,银行把借贷拆开,通过大规模信用画像的方法,生生把自己做成了一个“信用的超级节点”,也就是:信用中心。

  • 有了银行这个“信用中心”作为社会信用的基础设施,中心型商业才最终得以爆发式增长。

  • 这种“信用中心”的另一个典型代表,就是保险。

  • 保险公司作为一个超级节点的存在,把“投保”和“理赔”两个行为拆开,成为“信用中心”,为“中心型商业”时代需要大规模陌生人参与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设施。

  • 银行是资金的信用中心,保险是风险的信用中心,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是权益的信用中心。

  • 160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成立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

Diagram17

18. 去中心型商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去中心型商业就是:我在我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你在你的小圈子里如痴如醉。我们不再必须围绕同一个超级节点, 完成交易。曾经的中心,被分散,被弱化。

  • 线段型商业时代,凑份子包红包是分散的“同质风险分担”;中心型商业时代,保险公司是集中的“同质风险分担”; 去中心型商业时代,互助保险又回到了分散的“同质风险分担”。

  • 为什么?因为在更高效的连接下,分散的“同质风险分担”,开始表现出比集中效率更高的一面。

  • 当这一代的互联网巨头也被“基础设施化”之后,更上一层的“去中心型商业”,也许才会正式到来。

  • 网络密度增加,带来了中心;但是网络密度的进一步增加,又会消灭中心。

  • 因为连接效率提升,网络密度增加,我们可能不再需要一个“中心”,就能在一个“平级对平级”的“对等网络”里,更高效地完成交易。

Diagram18

19. 信息对等: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中心

  • 面对未来,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谦逊,这样才能不被打脸;面对未来,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激进,这样才能抓住机遇。

  • 去中心型商业时代的机遇,就是不神话那个英雄,而把武器交给每个普通人。

  • 抗癌公社、相互宝,都是非常有趣的“P2P对等网络”试验。

  • 去中心型商业时代的机遇,就是不强求自上而下的秩序,而鼓励自下而上的涌现。

  • 线段型商业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是“信息博弈”,中心型商业是“超级中心”,去中心型商业是“信息对等”。

  • 信息对等,就是让信息在P2P对等网络中,在交易节点之间自由流动,而不是“滞留”在“中心”,从而战胜“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阻力,降低交易成本。

Diagram19

20. 信用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搭建的信用基础设施

  • 美国有家保险公司叫Progressive,它早已开始“每公里定价”。它的定价,基于三个数据。
    • 第一,你平常与前车保持的距离。
    • 第二,你每月踩急刹车的次数。
    • 第三,你每月凌晨4点开车的次数。
  • 当你有了“人工智能”这项信用科技的新式武器后,去中心型商业,终于可以摆脱人工成本高昂的“信用中心”,散成满天星。

  • 线段型商业克服“信用不传递”的方法是“信用中介”,中心型商业是“信用中心”,去中心型商业是“信用科技”。

  • 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信用科技”,可以帮助优质的交易节点,通过摆脱社会统计数据、高昂的人工成本这些“信用中心”的约束,散为漫天星辰,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Diagram20

21. 区块链:从黄金,到账户,到区块链

  • 区块链,简单来说,就是一套“加密的分布式记账技术”。

  • “加密”是数学概念,“分布式”是网络概念,“记账技术”是金融概念。

  • 从线段型商业,进化到中心型商业,我们也从黄金,进化到了账户。

  • 线段型商业时代,人们用黄金记账;中心型商业时代,人们用账户记账;去中心型商业时代,人们用区块链记账。

Diagram21

22. 去中心化家族:一场区块链本人的家族演讲

  • P-CDN的本质,是一种网络带宽的对等网络。

Diagram22

23. 全连接型商业:商人的最终归宿,是不再需要商人

  • 理论上存在,但实际上我们“只能逼近、无法到达”的未来:全连接型商业。

  • 什么叫“全连接型商业”?就是“连接一切网络节点,消灭一切交易成本”的商业文明。这句话用公式表示,就是:

    • 网络密度=100%
    • 交易成本=0

Diagram23

24. 左脚右脚:如何一步步走向商业的理想国

  • 生产效率是左脚,交易效率是右脚。

  • 1760年到1840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事件,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驾驭的煤炭,提高了左脚的生产效率;铁路、轮船、电报,提高了右脚的交易效率。

  • 1840年到1950年,全球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时代”。

  •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驾驭的石油,迈出了左脚;飞机、公路、电话,迈出了右脚。然后第三次工业革命, 软件驾驭的算力迈出了左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万物互联,迈出了右脚。

  • 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了。这次革命被称为“信息时代”。

  • 可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左脚,人工智能驾驭的大数据,和右脚,脑机互联。

  •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左脚,可能是“人工智能驾驭的大数据”。

Diagram24

25. 红利、工资、利润:很多人以为的创业,其实只是在为社会打工

  • 如何才能顺着商业进化的方向获利,并且持续地获利。

  • 不管在哪个商业文明时代,持续获利的方法,都是:用护城河,把时代降临的“红利”,守护为丰厚的“利润”,避免只拿微薄的“工资”。

  • 红利,就是短暂的供需失衡。

  • 买家多,卖家少,这就是供需失衡。供小于求,生意当然好做。但是,这种供需失衡是短暂的。

  • 当第一批卖家赚到钱后,其他卖家都意识到:这个长得像骗子的人,原来不是骗子啊!卖家迅速增加。 很快,供需关系就重新达成了平衡,“短暂的供需失衡”就消失了。

  • 商业进化的路上,网络密度和交易成本的变化,常常会带来交易结构的巨变。因为突如其来的、短暂的供需失衡, 一笔“红利”被释放出来,有时会正好砸在你的头上。

  • 利润,来自于没有竞争。

  • 这个商业世界中,不可能完全没有竞争。但是,只有在竞争少的地方,才有利润;竞争越少,利润越高。

  • 商业的进化,不论是左脚迈下去(生产效率的进步),还是右脚迈下去(交易效率的进步),都会引起商业世界的震荡, 改变交易结构,出现不少“短暂的供需失衡”。

  • 这时候,有一些人会因为有战略眼光,而有些人只是因为纯粹的运气好,靠得近,成为 “供需失衡”中的“供”方,被“红利”砸中。

  • 今天,我们讲了在商业进化道路上顺势而为,并因此获利,必须理解的三件事:红利、工资、利润。

    • 什么是红利?红利,就是短暂的供需失衡,是商业进化带来的交易结构改变时,时代凑巧砸在你头上短暂的收益。

    • 什么是工资?短暂的供需失衡带来了红利,也必然带来竞争。竞争导致供需重回平衡。 这时,你只能赚到“社会平均利润”,也就是“工资”。你以为你在创业,其实你只是在为这个社会打工。

    • 什么是利润?利润,来自于没有竞争。只有牢牢守住自己的生态位,让竞争对手望而却步,才能享受真正的利润。

  • 可是,怎么才能守住自己的生态位,让竞争对手望而却步呢?挖“护城河”。

Diagram25

26. 无形资产:无法看见的护城河

  • 从线段型商业,到中心型商业,再到去中心型商业,每次商业进化的脚步落下,都会震碎传统的交易结构,释放巨大的红利。

  • 护城河,也叫“壁垒”,就是易守难攻的战略优势。

  • 在商业进化的道路上,顺势而为的正确姿势,必须有至少两步:

    • 顺应商业进化的方向,抓住“红利”;

    • 尽早开始深挖护城河,守住“利润”。

  • 护城河总结为四类八条:

    • 第一类,无形资产,包括许可和品牌;

    • 第二类,成本优势,包括规模和管理;

    • 第三类,网络效应,包括用户和生态;

    • 第四类,迁移成本,包括习惯和资产。

  • 在商业世界,“市场”真的是有效的吗?大部分情况下是。但有个前提:允许自由竞争。

  • 怎么才能获得利润?一种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进入不允许自由竞争的市场。这个市场,被一条叫做“许可”的护城河守卫着。

  • 什么是许可?许可,就是我能做,但你不能做的事情。

  • 在不少国家,最赚钱的企业很多都是银行。那你可以开银行吗?对不起,不行。因为开银行,需要准入许可。 这份准入许可,就是银行的护城河。有了这条护城河的保护,你只能看着银行们在城堡里赚钱。

  • 有一种商业模式,叫做BOT(Build-Operate-Transfer)。有些政府和企业想上一个项目,比如修桥造路,可是钱不够,怎么办?

  • 这时,有些企业会和这些机构说,要不我出钱帮你建吧,桥的所有权归你,这就是“Build”;但是你给我10年的独家运营权吧, 我用过路费来收回投资,这就是“Operate”;10年后,我把桥的运营权转回给你,这就是“Transfer”。

  • 类似这种行政许可,还有很多商业特许经营许可的例子,比如某个海外产品在中国的代理权,某个中国产品在陕西的经营权, 以及各种认证、资质等等,都是为了把对手排除在利润区外,减小竞争。

  • 第二条无形资产的护城河,叫做:品牌。

  • 在第一模块讲交易成本的时候,我们说过,大品牌的价值,是降低了消费者在无数小品牌之间的“比较成本”等等交易成本。 消费者买大品牌的产品,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而买你的产品,可能就是一次冒险之旅。

  • 深挖品牌的护城河,有三个姿势:了解、信任和偏好。
    • “了解”,就是知名度。这需要用钱来挖。
    • “信任”,就是美誉度。这需要用时间来挖。
    • “偏好”,就是忠诚度。这需要用感情来挖。
  • 红利所带来的先发优势,不是护城河。先发优势只是帮你争取到了挖护城河的时间。

Diagram26

27. 成本优势:固若金汤的护城河

  • 那你可以试试挖一条叫做“成本优势”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很不好挖,不过一旦挖好,就固若金汤。 成本优势护城河,包括两种形态:规模,和管理。

  • 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你就在成本上拥有优势。管理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永远都是一条深深的护城河。

  • 商业中,有个非常基本的“成本公式”:成本 =(固定成本 / 销售规模)+ 变动成本

  • 根据公式,有三种挖法:
    • 1.降低固定成本(比如降低生产线的投入);
    • 2.降低变动成本(比如降低原料采购价格);
    • 3.提升销售规模。
  • 如果你确实觉得自己看准了商业进化的方向,就可以用“一把全压”的方式直接上规模,把竞争对手吓退在护城河之外。

  • 管理,能成为护城河,是因为你可以敞亮告诉所有人,但也没几个人可以学会。管理效率的提升,会带来成本优势。 因为别人很难学会,管理,是永远的护城河。

  • 每一家公司的创立,都是一个婴儿来到世间;而每一位创业者,都是它们那未经培训的父母。没有做过经理, 从来没有认真学过管理,就开始做老板。他们要么把公司照书养,要么把公司当猪养。

  • 战略是恢宏的决策,管理是每日的功课。因为默默无闻,所以总被人忽视。

Diagram27

28. 网络效应:拥有生命的护城河

  • 许可,就是我能做,但你不能做的事情。品牌,就是用户的了解、信任和偏好。

  • 无形资产,是你无法看见的护城河。

  • 规模,就是用销量,摊薄了固定成本。管理,就是用机制,提升了运营效率。

  • 成本优势,是你学不会的护城河。

  • 网络效应作为护城河的两种形态:用户,和生态。

  • 坚持深挖,深挖,直到挖到一个特殊的位置:临界点。因为一旦挖到了临界点,用户和生态就会像拥有生命一样, 自我成长。而你,就能拿走桌面上所有筹码,赢家通吃。

  • 挖网络效应这条护城河,真正的胜利不是发生在终点,而是发生在临界点。

  • 怎样才能首先挖到“临界点”?借助“资本”这只铁锹,给游戏加速。

  • 首先,你要把产品做得足够好;但这远远不够,你还要把产品免费;免费还不够,你就要靠补贴;补贴还不够,你就要比别人补贴得更快。

  • 大量的资本,推动着创业者向着“临界点”一路狂挖。百分之一的创业者,率先挖到临界点,获得“网络效应”降临带来的最终胜利。 而赌对的资本,也将获得百倍的财富。

  • 网络效应,就是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这个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用户越多,越有价值;越有价值,用户越多。

  • 网络效应有两种基本形态:基于“用户”的单边网络效应,和基于“生态”的多边网络效应。用户和生态,是拥有生命的,自我生长的护城河。

  • 那我应该如何利用挖网络效应这条护城河,把商业进化的红利,转变为利润呢?记住四句话:

    • 1.你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个99死1生,赢家通吃的游戏;
    • 2.真正的胜利,不是谁先到达终点,而是谁先到达临界点;
    • 3.速度,是这场战争中,克服运气(也就是概率)的最佳武器;
    • 4.和投资人合作,用资本换取速度,战胜概率。

Diagram28

29. 迁移成本:反向建立护城河,防止用户逃离

  • 为什么“携号转网”这么难?因为手机号码是用户的核心资产,它是防止用户逃离的、极其重要的护城河。

  • 那你如何能利用“资产”护城河,防止用户流失向竞争对手呢?用户的个性化数据,可以是这把资产锁。

  • 投资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数据,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投资方案;酒店,可以在用户入住前,提前准备好他喜欢的报纸和水果; 社交App,可以免费把用户的聊天记录存在云端,等等等等。

  • 每一位创业者,都应牢记这四类八条护城河:
    • 第一类,无形资产,包括许可和品牌;
    • 第二类,成本优势,包括规模和管理;
    • 第三类,网络效应,包括用户和生态;
    • 第四类,迁移成本,包括习惯和资产。
  • 利润,来源于没有竞争。如何才能实现没有竞争?在赚到红利后,要迅速挖你的护城河,保护你的“地盘”不会被竞争对手侵入, 也保护你的用户不会迁移出去。

Diagram29

30. 你的未来史:商业进化道路上的四种未来,你选哪一种?

  • 你能看到什么样的历史,你就能看到什么样的未来。

  • 如果你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王侯将相史,权力斗争、朝代更迭,那你就会用军事力量的对峙和国家力量的均衡的视角,预测未来。
  • 如果你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科技进步史,科学探索、发明创造,那你就会用科技想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的视角,预测未来。
  • 如果你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基因进化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你就会用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对人的控制机制,预测未来。
  • 如果你认为进化的动力是“连接”,商业的本质是“交易”,那你就会用“交易+连接”这副洞察力眼镜,透视商业进化的方向。

  • 商业进化的方向,就是从“交易成本=∞,网络密度=0”,不断迈向“交易成本=0,网络密度=100%”的方向。

  • 第一句: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 第二句: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让交易过程遭遇“阻力”;
  • 第三句:所谓商业进步,就是用越来越低的“交易成本”,克服阻力。

  • 连接,是进化的动力。

  • 每个人在商业进化的道路上,都有四种可能的未来,四种“未来史”的大片预告,你选哪一种?

    • 第一种,叫作“劳动者”的未来史。

      • 劳动者,没有抓住商业进化的红利,也没有尽早挖出护城河,他们只能赚取微薄的社会工资。 他们活也活不好,死也死不掉。因为稳定的结构,是没有巨大的新机会的。
    • 第二种,叫作“中奖者”的未来史。

      • 中奖者,把靠运气赚来的钱,凭实力赔光。
    • 第三种,叫作“套利者”的未来史。

      • 套利者,永远都在追逐红利,从一个风口赶到下一个风口。有时候,他们会因为巨大的“红利”,吃饱到无法动弹; 有时候,他们会因为很久没有找到“机会”,而饿好几天。

      • 不去挖护城河,永远没有沉淀,一辈子疲于奔命。

    • 第四种,叫作“取势者”的未来史。

      • 取势者,会主动戴上“连接+交易”的洞察力眼镜,不断透视“连接”方向,寻找提升“交易”效率的工具。 因为他们知道,那就是红利雨降落的方向。

      • 取势者,永远不会把自己放在时代的对立面。

Diagram30